自我市啟動黨建引領“轉作風、提效能、樹形象”活動以來,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聚焦主責主業,堅持黨建引領,尚實、求實、務實,一步一腳印、一年一臺階,推動內河水運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持續為我市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貢獻力量。
跑出工程建設“加速度”,推動奮勇爭先成為常態。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代碼申請、規劃選址、土地預審等24項專項報審工作;從確定宿連航道二期工程連云港段建設標準到實現開工建設僅用時10個月,刷新全省內河航道項目前期報批最快用時紀錄······這些數據是宿連航道前期工作小組在推動我省航道重點工程落地過程中留下的。宿連航道二期工程連云港段前期工作審批環節多、手續繁雜,為確保如期開工建設,市港航中心專門成立宿連航道前期工作小組,統籌推進前期工作。該小組立足我省我市實情及港航工程實際,深入研究審批政策,整理形成《宿連航道二期工程連云港段前期辦理手冊》,為提升前期工作效率打下堅實基礎。小組成員充分發揚“釘釘子”精神,堅持跟蹤服務覆蓋項目審批報批全流程、各環節,在逐一攻堅克難中,高質高效推進審批報批工作。不僅如此,在接過宿連航道徐圩港區疏港航道前期工作任務后,該小組還前往徐圩港區現場反復踏勘,跑遍項目涉及的13條河流、160公里內河航道,為項目路線比選提供更為科學的數據支撐。今年1月,宿連航道前期工作小組被省交通運輸廳評為“最美交通人”。
錘煉干事創業“基本功”,促進工作效能持續提升。去年3月,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對港航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今年3月,水運江蘇”建設工作推進會在無錫舉行,省委、省政府對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進一步作出全面部署。市港航中心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依托港航大講堂等平臺載體,組織開展港口基礎設施維護、船閘運行調度、招投標管理等專業能力培訓10余次,推動建立專業化人才隊伍;舉辦安全教育專題培訓7期,參訓人員近300人次;編制印發《市港航系統船閘“門機電”人才培養工程實施方案(試行)》,制度化、常態化推進“門機電”人才培訓工作。以專業能力培訓為契機,該中心業務工作持續提質增效。由該中心主持完成的《連云港市港口基礎設施維護管理辦法》,經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于今年2月1日起實施,該《辦法》作為全國首個地市級港口基礎設施維護管理規范性文件,重點解決了港口基礎設施維護管理指導政策落地的問題,為港口公用基礎設施維護事權復雜提供了解決方向。由該中心“門機電”人才組成的代表隊在全省交通航閘技能競賽中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榮獲團體一等獎,5名參賽選手被授予“江蘇省技術能手”稱號;在全省船閘機電工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團體三等獎,2名參賽選手被授予“江蘇省交通技術能手”稱號。
做足惠企便民“大文章”,樹立為民服務良好形象。近年來,我市干線航道通行效率、部分航段通航不暢是船企船民反映訴求較多的領域,市港航中心處置內河航道通航訴求占訴求總量的40%以上。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該中心聚焦船企船民實際需求,認真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深入基層一線,走訪船企船民,察實情、找癥結、謀實招、解難題。該中心一手抓船閘運行效率、管理水平優化提升,通過編制實施全市交通運輸船閘運行方案,推動各交通運輸船閘持續優化運行計劃、運行調度、運行保障,有效提高船閘運行效能;一手抓跨區域跨部門溝通協調,通過與淮安市港航船閘單位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優化鹽河航道船舶動態分布,減少和緩解“瓶頸”擁堵現象,通過與市水利部門加強溝通協調,構建區域調水保水保暢通機制,確保通航水域水量能滿足水運需求。2023年,我市內河船舶平均待閘時間已降至3.8小時/艘,相較于2022年的6.9小時/艘,縮短約45%,大幅優于全省船舶平均待閘時間,交通船閘通行效率明顯提升。2023年以來,船企船民關于內河航道通航的訴求不斷減少,訴求數據變化的背后,是港航黨建引領“轉提樹”活動不斷促進內河水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船企船民獲得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