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賦能破局 科技煥彩出圈
近日,雙龍井《鏡花綺夢》、桃花澗“天書奇境”VR體驗館成功入選省級文旅科技融合創新項目,這也是全市僅有的兩個入選項目。這份成績的背后,是海州區依托1300多年建城史的深厚底蘊,以景區差異化定位為根基,深挖西游、鏡花緣等特色文化IP,借助科技應用與演藝創新手段,走出了一條從“過境地”到“目的地”的轉型之路。
過去,海州區曾處于“游客路過不停留”的尷尬局面,面對實際,該區錨定“兩核一軸一帶四區”全域旅游發展格局,給每個景區量身定制發展方向,推動差異競爭,將整個區域打造成一座無邊界的“大景區”。如今,海州區成功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老新浦風情街區獲評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十四五”以來新增4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數量穩居全市首位。
全域旅游的藍圖落地,關鍵在于讓每個片區都有自己的“特色標簽”。環錦屏山片區緊緊抓住孔子IP,推進孔望向學研學基地建設;桃花澗深挖神秘的天書文化,打造20余處景觀節點,將山水觀光、文化體驗、戶外研學串聯成線;園博園聚焦家喻戶曉的西游文化,升級打造女兒國沉浸式主題街區和萌寵樂園;海州古城則通過保護性修繕,以謝家洋房、鐘鼓樓等歷史建筑為窗口,重現古海州的煙火舊貌。各景區既各美其美,又協同聯動,再以“來海州”統一品牌為紐帶,推出“過大年”“放飛心情”等7大系列近150項活動,凝聚起全域旅游的強大合力。
如果說差異化布局是骨架,那文化IP的深度開發就是講好當地的旅游故事。西游文化與鏡花緣文化作為我市獨具辨識度的旅游標識,變成了游客可觸可感的文旅產品。西游書場開演以來,累計演出近百場,吸引超15萬人次游客;園博園女兒國街區將角色扮演與劇情互動融合,單日最高接待游客超8000人;雙龍井以鏡花緣文化為藍本打造的《鏡花綺夢》光影實景劇,創新“戲園、茶園、游園”融合模式,讓傳統文化有了新表達。
有了文化內核,科技則為其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海州主動牽手環球墨菲、完美世界等頭部企業,借助悟空智算的技術優勢,推動文旅產業與AI、游戲等領域跨界融合。桃花澗的“天書奇境”VR體驗館,用高精度數字掃描技術讓千年巖畫“活”了起來;《迷霧審判》真人互動影游上線STEAM平臺后,營收近百萬元;園博園建成全市首個360度元宇宙玻璃劇場,西游主題故事片《東游記》讓游客“穿越”到神話世界;朐陽門光影秀通過裸眼3D、全息投影技術重現海州千年歷史,春節期間吸引近15萬人駐足觀看。
從“看風景”到“玩風景”,演藝活動成為海州文旅體驗升級的關鍵一環。當地精心構建“一街一劇、一景一秀”的演藝格局,民主路推出《民國風華》《無價之寶》等民國主題劇本游;謝家洋房里上演的《海州往事之謝家大院》,讓游客在實景中觸摸歷史;塔塔農場的原創IP兒童劇《消失的金種子》、月牙島的“跟著哪吒去暢游”活動,成為親子游的熱門選擇。“五一”“國慶”等重要節點,《真假美猴王》3D舞臺劇、花神巡游等演出輪番上演,園博園國慶期間的西游主題煙花秀搭配無人機表演,更成了全市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點”。
文旅熱度如何轉化為持續的消費動力?海州區給出的答案是多領域融合發展,不斷拉長消費鏈條,讓“目的地”的吸引力更持久。海州出臺文體旅消費激勵措施,僅“五一”期間就發放120萬元文旅商消費券,爭取芒果TV來連拍攝綜藝節目《假期中的她們》,全網曝光量超2億次,與芒果TV合作的《無盡之海》微短劇播放量近千萬,直接帶動當地文旅地標搜索量上漲300%。“文旅+體育”“文旅+農業”等業態也同步發力,劉志洲山體育公園、塔塔農場等場所,成為市民和游客新的消費熱點。
如今的海州,文旅帶來的熱度早已滲透到街頭巷尾。關廟巷的藕粉店、炒面攤等街邊小店客流爆棚,部分攤位單日營收最高達2萬元。“我們將持續打造個性化文旅產品,讓游客記住海州的文化、風情和煙火氣。”海州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負責人表示。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