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健康獲得感的關鍵所在
推動“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是深化醫改、提升全民健康獲得感的關鍵所在。
9月27日,2025年中國衛生發展論壇在京舉行,主題聚焦“‘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跨部門行動與改革”。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醫療、醫保、醫藥三大體系的深度融合展開深度對話,并探討下一步發展方向。
醫療: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沈洪兵指出,“三醫”協同不僅是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更是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優化,全國已設置13個類別26個國家醫學中心、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114個省級醫療中心,優質醫療資源不斷向中西部和基層下沉。
“當前,全國338個地市(州、盟)實現醫學檢查結果互認,互認項目超過200項;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快,2024年雙向轉診人次達3600萬,較2020年增長46%?!鄙蚝楸硎荆t療服務體系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但在分級診療、醫防融合、服務連續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是提升公共衛生治理效能的關鍵。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夏剛表示,要推動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在人員、信息、資源“三通”基礎上深度融合,實現“醫中有防、防中有醫”。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璀璨瑰寶,正以嶄新的姿態綻放時代光彩。國家中醫藥局中西醫結合與少數民族醫藥司司長嚴華國介紹,截至2024年,全國中醫類醫療機構達10.4萬個,中醫類醫院6400家,中醫類別執業醫師97.1萬人,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下一步要持續推動中醫藥融入分級診療體系,發揮其在治未病、重大疾病和康復中的獨特作用?!眹廊A國說。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撬動系統協同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表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障網,每年基金支出近3萬億元,支付方式實現從“按項目付費”向“按病種付費”為主轉變。按病種付費基本實現統籌地區全覆蓋,病種覆蓋率達95%,醫?;鸶采w率達80%左右。
“我們不僅推動住院支付方式改革,也在門診探索按人頭打包付費、門診病例分組付費(APG)等多元方式,支持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健康管理。”李滔說,2024年定點基層醫療機構占比達96%,全國97%的行政村實現醫保服務“村村通”。
在支持中醫藥方面,國家醫保局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印發《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并即將啟動中醫優勢病種按病種付費試點,首批涵蓋57個病種;在結算效率方面,醫保預付金制度已在多地落地,2025年以來全國預付基金達786億元。
“醫保部門將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通過支付小切口撬動‘三醫’大協同?!崩钐险f。
醫藥:高水平安全與高質量發展并重
國家藥監局副局長雷平指出,藥品安全是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藥品抽檢合格率從2017年的97.9%提升至2024年的99.4%,藥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與此同時,醫藥產業創新活力持續釋放。我國在研新藥數量達1250種,占全球約30%;2025年上半年創新藥對外授權交易總額達66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全球藥物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雷平表示,藥監部門持續深化審評審批改革,上半年共批準新藥43個、創新醫療器械45個,同比分別增長59%和87%。
在支持中醫藥發展方面,藥監部門構建相關審評證據體系,新批準15個中藥新藥上市,并推動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向新藥轉化。
雷平表示,下一步將全力支持醫藥研發創新,縮短重點創新產品審評時限,同步推進醫療器械唯一標識制度,實現“一碼管全程”,并通過智慧監管提升全鏈條風險防控能力。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