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開征集老城區老街區線索
日前,市住建局正式啟動老城區老街區線索征集活動,面向全市市民及社會各界公開征集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城區、老街區線索,線索征集持續至11月30日。此次征集既是落實住建部、省住建廳老城區和老街區專項調查工作要求的具體行動,也是全面摸清港城歷史文化家底的關鍵舉措。
征集范圍覆蓋全市6個縣區及3個功能板塊,核心聚焦六大類區域:涵蓋1911年前的傳統古城及集中建設片區,1911至1949年的近代風貌與情感記憶片區,1949至1978年的新中國建設成就相關片區,1978年后的改革開放代表性區域,沿海、隴海鐵路等體現地域歷史格局的特色廊道,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歷史意義或當代重要建設成就的區域,全面網羅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類型的城市歷史記憶載體。
“此次征集是對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系統性梳理,也是落實國家及省級專項調查要求的關鍵舉措。”市住建局設計處負責人表示,相對于此前單體歷史建筑的征集,此次更強調“片區性”和“整體性”,重點挖掘能體現城市空間格局、延續生活脈絡的城區及街區資源,進一步拓展保護范圍。
事實上,我市早已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家底:現有3條歷史文化街區(連云老街歷史文化街區、民主路歷史文化街區、南城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2處歷史地段(中南街歷史地段、磨盤巷歷史地段),以及市縣兩級共77處歷史建筑。為守護這些“城市年輪”,市住建局構建起多層次保護體系:以《連云港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出臺、《連云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3—2035年)》獲省政府批復為支撐,筑牢制度保障;通過定期開展歷史建筑全面巡查,壓實屬地及責任單位保護責任;完成海州傳教士住所、鹽坨麻袋倉庫鹽文化展示館等修繕工程,推進連云老街勝利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實現文脈延續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開展歷史建筑測繪建檔,以數字化手段為文脈傳承賦能等。
據悉,線索征集結束后,各縣區住建部門將聯合專業力量,對征集到的線索開展實地勘查、史料考證與價值評估,篩選出符合標準的保護對象,按程序逐級提交至住建部審核,同時加強對潛在保護對象的日常管理。據介紹,我市將遵循“最小干預”原則,積極探索老城區老街區“保護+活化”可持續發展路徑,實現歷史文脈保護與城市更新的共生共榮。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