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開山島紅色基因 “紅島義警”書寫基層共治新敘事
身著印有專屬標識的熒光馬甲,胸前徽標巧妙融合開山島、五星、心形與和平鴿元素,在灌云縣社區街巷,一支由普通人組成的“紅島義警”隊伍格外醒目。自2023年組建至今,這支“擔義務創安、守正義共治”的隊伍已快速發展為360個分隊,將治理觸角延伸至社會“神經末梢”,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灌云的實踐寫下生動注腳。
“紅島義警”的命名,深植于灌云的紅色基因。其精神源頭是開山島“人民楷模”王繼才的無私奉獻精神。為讓這支隊伍形成合力,灌云縣公安機關打破職業、地域壁壘,依托全縣12個“紅島驛站”,在302個行政村、27個社區實現服務網絡全覆蓋。基層黨員干部、退役軍人、熱心群眾等群體紛紛加入,推動群防群治與社區警務雙向聯動,實現基層治理效能疊加。
近日,灌云縣臨港產業區附近海域,兩艘漁船船員因泊位停靠問題發生激烈爭執。“紅島義警”接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一邊安撫情緒,一邊梳理矛盾焦點,最終促使雙方認識到自身問題,握手言和。如今,依托“紅島固邊平安哨”,公安機關還組建了“社區民警+守島民兵+黨員漁船+義警”聯勤隊伍,開展治安巡邏、糾紛調解、宣傳教育,為海港經濟升級營造良好的營商軟環境。
“半夜壓縮機嗡嗡響,還怎么睡覺!”“我開門做生意,設備放哪兒我說了算!”不久前,灌云某社區因飯店后廚噪聲引發鄰里糾紛。“紅島義警”陸波、孫瑞憑借“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分頭與雙方溝通,既體諒商戶經營需求,也顧及居民休息權益,很快拿出“錯峰使用設備+加裝隔音棉”的解決方案,化解了這場糾紛。“紅島義警”不僅是平安前哨,更是矛盾“潤滑劑”。他們能從細微糾紛中捕捉潛在風險,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從2023年起,灌云“無詐村居”數量同比大幅上升,正是“紅島義警”從“零散巡邏”向“網格全覆蓋”的治理轉型成效。
打開“紅島義警”APP,“上線領任務、履職得積分、積分兌獎勵”的模式清晰可見,讓義警每一次付出都有跡可循。這款APP不只是“任務提醒器”,更是公安機關打造的智慧治理中樞———后臺實時統計義警巡邏軌跡、矛盾化解量,通過數據分析鎖定矛盾高發區域,推動治理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判”。從30分鐘日常巡邏到協助破獲案件,義警的每一份貢獻都能得到認可。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