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業經濟連跨3個千億元“欄架”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核心動力。昨日,筆者從市工信局獲悉,“十四五”期間,港城工業經濟頂住外部壓力,新型工業化持續走深走實,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連續跨過3個千億元臺階,為增強港城的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生活水平提供了堅實支撐。
支柱產業支撐作用顯著。“十四五”期間,我市石化、新醫藥、新材料等支柱產業蓬勃發展。石化產業邁向萬億級集群,連云港石化基地形成盛虹石化、連云港石化、中化國際三大龍頭企業群,構建了以徐圩新區為核心、“1+4”區域協同的發展格局。2024年石化產業產值達2278.5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0.9%。新醫藥產業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累計獲批1類新藥14個,居全國設區市首位,創新藥銷售占比超50%。恒瑞醫藥、康緣藥業等四大藥企全部入圍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首。在龍頭企業帶動下,我市新材料產業形成化工新材料、硅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三大優勢產業鏈。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OE(乙烯一辛烯共聚物)等重點產品產能全球領先,硅材料產業集群獲批省級特色中小企業集群,高性能碳纖維實現T1100級全國首發。
此外,我市還擁有全球裝機容量最大的田灣核電基地,工業核能供汽項目“和氣一號”建成投產,光伏、風電產業鏈條完整,新能源電池材料等細分領域優勢突出。高端裝備產業形成四大特色板塊,碳纖維成套設備、流體裝卸設備等產品競爭力強。鋼鐵產業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鑌鑫鋼鐵入選國家5G工廠,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成效顯著。
龍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市堅持梯度培育、精準服務,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優良產業生態。“十四五”期間,港城30強工業企業占全市規上產值的67%,千億級企業1家、超200億元企業5家、百億級企業11家。4家藥企入選省領航企業,數量蘇北第一。累計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8家、市級創新型中小企業1109家,優質企業“蓄水池”持續擴容。
創新與智改數轉力度加大。“十四五”期間,港城累計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省級61家,擁有省原創化學藥創新中心、硅材料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等省級平臺,4個中試平臺入選省級培育庫。36個產品入選省新技術新產品目錄,30個產品獲省“三首兩新”認定,43個裝備入選省首臺(套)重大裝備,3個產品獲省首批次新材料認定,數量居蘇北第一。并以“智改數轉網聯”為主攻方向,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累計培育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3家、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46家、智能車間65個、工業互聯網平臺9個、星級上云企業570家。建成5G基站超1.3萬個,獲批國家千兆城市、信息消費示范城市。“悟空智算”建成7249P算力規模,成為全國首個國家工業智算節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成長。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