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勘探項目沖刺收官
在海州工業園區,一場巧妙的“騰籠換鳥”資源優化,不僅為實力強勁的新興產業騰出了空間,更讓扎根于此近30年的黃海勘探技術有限公司迎來了整體遷建、升級擴能的重大發展契機。眼下,其年產1800臺套鉆探設備的新項目建設已全面進入沖刺階段,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門窗安裝與內部裝修,這座現代化的智能制造基地已雛形盡顯,全面進入建設收官階段。
作為園區統籌布局、推動老牌企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黃海勘探新基地自啟動之初便跑出了“加速度”。從今年3月實現“五證齊發、拿地即開工”,到4月總包單位進場,9月主體工程全面封頂并通過驗收,再到如今所有車間外立面完工、內部裝修全面展開,項目推進的每一個節點都扎實而高效。
“我們正全力沖刺,確保明年3月達到試生產條件。”項目負責人許彬彬介紹。目前,辦公樓外立面的真石漆噴涂與內部水電穿管均已完工,墻面粉刷正在同步進行。高效的背后,是園區專屬服務團隊提供的綠色通道與全程幫辦,為項目掃清了障礙,讓企業得以輕裝上陣、專注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的順利落地,源于海州工業園區一次巧妙的“騰籠換鳥”資源盤活。園區通過精準協調,在為新能源重大項目提供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為黃海勘探這家扎根當地近30年的老牌企業,爭取到了區位更優、更適合其長遠發展的全新地塊,實現了新老企業的共贏與產業空間的優化布局。
借此整體遷建之機,黃海勘探實現了一次徹底的產能升級與智能化改造。項目總投資4.33億元,占地約116.69畝,將新建4個高標準生產車間、一座倉儲中心及一棟綜合辦公樓。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其工藝與環保的全面飛躍:新增的兩條自動化噴涂線采用催化燃燒技術,能大幅減少VOC排放;引入的智能倉儲物流系統、6萬瓦大型激光切割機及8臺數控加工中心,將構筑起數字化生產的核心框架。
項目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年產地質勘探鉆機1000臺套、隧道施工專用機械800臺套的生產能力,預計年產值約6.1億元,利稅超1.6億元。這不僅將鞏固黃海勘探在巖土鉆探設備行業的領軍地位,更將成為驅動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1969年的西北探礦機械廠,到如今面向未來的智能綠色工廠,黃海勘探正以嶄新的姿態,在全行業的期待中,書寫其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