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姓關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急難愁盼”
“連云區天惠花園北門向西方向門面房附近道路破損,存在安全隱患。”昨日9時36分,信息采集員薛楊梅發現問題后,立即用“城管通”終端拍照,將信息傳送到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
薛楊梅是市城管局數字化城管的一名信息采集員。每天一早,她就按時在管理網格區域內“來來回回、走走停停”,把沿途發現的城市管理、環境衛生、綠化建設等問題及時處置和上報。
“像這樣的道路破損如果不及時更換,小區居民尤其是兒童,就有可能會扭傷腳踝,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薛楊梅邊說邊完成了案件采集上報。
接收到采集員的問題后,受理員們第一時間對采集員上報的信息進行審核,在確認照片、問題描述、位置、類別等信息無誤后進行立案,由派遣員將案件派遣至市開發區住建局,當天下午,相關職能部門已將該問題妥善處理好。
在市區的大街小巷,遍布像薛楊梅這樣的信息采集員。他們分布在市區近200平方公里內的138個責任網格里,每天對超過200類城市管理問題進行巡查,對已處理的問題進行核實反饋。大到數百平方米的巨幅廣告牌,小到人行道上的一塊地磚,都是他們“偵察”的范圍。
在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筆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馬路上的行人和車輛,隨意切換監控位置,可以查看哪里有道路坑洼破損、井蓋缺失移位、垃圾清運不及時,還可以與信息采集監督員、工作人員在平臺溝通,隨時掌握、處理突發動態事件……
“今年國慶期間我們安排30多名信息采集員進行值守,對全市重要路段、節點進行巡查,守護港城萬家燈火。”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采集公用設施等11大類235小類城市問題都是我們的工作職責。”
“我們積極將環衛工人和城管隊員發展為兼職采集員,利用視頻監控智能分析系統,主動巡查各類城市管理問題,既拓寬了發現問題渠道,又有效解決了市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市城管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已辦理解決環衛工人和城管隊員上報的各類問題3.3萬余件。
為了讓精細化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不斷完善平臺架構,平臺已包含區(功能板塊),市職能部門和具有社會化管理事項的企業在內的二、三級平臺共191家責任單位,實現重點區域全面布控、抓拍問題智能分析,以可視化、動態化、多維度方式,實現數據為城市高效運行和精細化治理賦能。平臺試運行以來,共受理各類城市管理問題33.86萬件,結案率98.92%。
但想最快最全面地發現問題,單靠采集員上路巡查遠遠不夠。在全市主要路口和重點區域,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建設了100路視頻監控,同時共享了相關視頻資源1000余路,通過平臺智能分析軟件對流動攤點、店外經營、市政設施破損等城市管理問題自動抓拍上報,對城市動態監控。截至目前,通過智能分析自動抓拍的問題有1500余個,均及時派遣辦結,有效提升了問題處置效率。
“科技賦能助力城市精細化管理提‘智’增效,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追求。”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將繼續發揮主動發現問題、快速解決問題的優勢,聚焦市民群眾關于城市管理工作的“急難愁盼”,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方面問題處置率,持續提升城市環境面貌。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