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緊扣 “鞏固增效”年度主題,動員全市上下更加堅定自覺地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矢志不渝把總書記“后發先至”的殷殷囑托變為美好現實。連日來,市人社局、民政局、城管局、總工會迅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聞令而行、真抓實干、開拓進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 務實辦好民生實事,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港城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更大力量。
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程曉紅表示,將按照全會的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扣“鞏固增效”年度主題,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全面推動各項目標任務保質保量完成,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港城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人社力量。打造就業創業新環境, 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新興產業中擴大就業容量,多渠道開發高質量就業崗位,開展“春風行動”等各類招聘活動500場次, 打造 “歸雁回連”返鄉創業就業品牌,實施就業困難群體幫扶行動,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完善社會保障新體系,開展精準擴面專項行動,穩步提升待遇水平,協同推進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省級統籌,著力完善多層次可持續社保體系,新增社會保險參保4萬人。 培育人才發展新動能,加大人才政策的宣傳落實力度,升級人才服務 “一件事”、 一站式服務平臺功能,做好應屆生招聘工作,為我市產業園、科技平臺輸送人才,新增參保高校畢業生3萬人。 開創勞動關系新局面,強化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扎實推進根治欠薪工作,全面落實“四項制度”,不斷提升勞動關系治理現代化水平。
市民政局黨委書記、 局長陳軍表示,將繼續圍繞“高定位、強素質、抓創新、優服務、樹形象”工作總思路,深入推進高質量現代民政“八大體系”建設,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 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連云港新實踐貢獻更多民政力量。全力推進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推動落實低保標準和特困供養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規范完善低保準入條件、家庭收入核算辦法、家庭財產認定標準、重殘重病“單人保”、低保漸退緩退等政策, 進一步推進低保擴圍增效。健全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綜合運用“三函一單”工作機制,購買第三方服務開展救助核查, 推動責任、政策、工作“三個落實”,識別、救助、退出“三個精準”。持續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完成市社會福利中心社會化養老服務場所改造及消防改造工程, 打造我市養老服務專業化、示范性品牌。加大社區助餐點建設力度,新建20個社區(村)助餐點, 聯合財政部門出臺市級養老助餐補貼政策,推進養老助餐服務擴面增效。推進村級養老互助睦鄰點建設,新建150個村級互助養老睦鄰點。 強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為不少于2000戶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持續開展政府購買居家上門服務。
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蘇軍表示, 市城管局將以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為新動力, 聚焦打造“美麗、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工作目標,聚力鞏固增效,提升城市品質, 努力打造美麗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要完善城市功能, 結合年度民生實事要求,以創建“省城市管理示范市”為抓手,加大環衛設施建設力度, 提升各類垃圾運轉處理能力。 補齊垃圾分類設施短板, 統籌完善城鄉收轉運處置體系, 力爭新建垃圾分類提質增效小區100個, 建設精品公廁10座,有效提升城市承載力; 要扮靚城市顏值, 提高環衛作業標準,打造“最干凈城市”。強化違法建設治理, 力爭新增違建動態清零, 存量違建逐步銷號。編制戶外廣告規劃,疏堵結合開展市容秩序專項整治, 實施重點區域美化亮化,聚力打造特色亮點街區,有序燃旺城市煙火氣; 要提升治理能力,強化黨建引領,加快智慧平臺建設, 科學劃分網格單元, 深入推進市級執法力量下沉, 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狠抓執法規范化建設,優化店招標牌服務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進一步提升 “強轉樹” 專項行動成果,為奮力書寫“強富美高”新港城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城管力量。
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丁維杰表示, 市總工會將緊緊圍繞全會確定的 “實現八個大提升”目標,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群眾踔厲奮發,擔當作為,彰顯工人力量。強化職工思想政治引領, 開展“雙進”理論宣講活動,持續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 開展第十五屆職工讀書月活動,深化“求學圓夢·揚帆起航”行動,配合省總工會完成1500名以上職工學歷提升, 打好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主動仗。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廣泛開展“六比六賽一爭創”勞動競賽活動,全年力爭培訓產業強市緊缺技工5000人次以上, 深入推進 “五小” 等群眾性創新活動, 持續推進產業集群產改工作, 力爭實現百人以上建會企業普遍開展產改工作。夯實維權服務主責主業,持續開展金秋助學、陽光就業、“關愛·圓夢” 等行動, 設立2024年互助互濟會會員發展、續保計劃,深入推進職工服務中心賦能創優和幸福企業建設試點工作, 持續開展“互聯網+”工會普惠性服務城市創建活動,深化“工會創業貸”項目品牌,健全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勞動爭議調處、法律援助等制度機制, 完善職業病防治工作制度機制,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