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第44351號提案的答復
孫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質量的提案》已收悉,經與市委組織部等研究會商,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作為統籌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和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與市委組織部、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單位共同推進。收悉提案后,我們認真研究并充分吸納關于建立遴選機制、強化實務訓練、完善配套機制等意見建議,與當前推進駐哈薩克斯坦海外法律服務中心建設、組建市級涉外法治人才庫、支持涉外商事調解組織發展等工作緊密結合,進一步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和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一、我市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基本情況
(一)加強涉外法治人才統籌規劃。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聚焦涉外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先導區建設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我市沿海開放的區位特點,立足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論壇(連云港)大會等對外交流合作主場優勢,把培育壯大涉外法治人才隊伍作為全面加強涉外法治工作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工作,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審議通過的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綱要(2023—2027年)重點任務分解,專題部署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改革任務。市委依法治市辦深入開展調研,針對性研究制定我市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行動方案(2024—2026年),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落實協同培養機制,分層分類建立本地區本部門涉外法治人才庫。
(二)加強涉外法治人才素質提升。結合我市涉外法治人才短缺、質量和結構不能適應工作需要等突出問題,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司法局組建了首批市級涉外法治人才庫,遴選50名具有涉外執法司法和法律實務、法律服務的人才,覆蓋公檢法司、海關、海事、貿促、律師、仲裁、公證等相關領域,以中青年人才為主,普遍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熟練掌握英語、俄語、韓語等,多人參與過國際交流活動、涉外案件辦理等。緊盯實戰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要求,連續2年舉辦全面依法治市培訓班、LEC法律英語培訓、涉外律師訓練營等,邀請司法部、省司法廳、蘇州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等專家學者授課,分層分類分批輪訓,進一步提高涉外法治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充分發揮省內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基地資源,依托我市駐巴西、哈薩克斯坦法律服務中心和自貿區法庭、涉外商事仲裁院、海商海事多元解紛中心、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等實體實戰平臺優勢,扎實開展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成功舉辦“雙向開放”涉外法律服務研討會、長三角青年律師發展研討會等,常態化邀請歐華、盈科、瀛和等具有海外業務經驗的資深律師來連授課,加快培養通曉國際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高層次法治人才。2024年,我市7家律師所入選全省首批涉外法律服務重點培育機構,為連云港輪渡株式會社、東海縣水晶協會等25家涉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開展“連律鏈企”法治體檢,辦結“涉外公證+領事認證”4700余件,推送經貿摩擦等法律風險預警330余次,簽發優惠原產地證明近4000份,節約企業關稅2000余萬美元。
(四)加強涉外法治人才服務保障。將高層次涉外法治人才引進培養納入全市“花果山英才計劃”和“521工程”, 高標準舉辦“高校求賢季”等活動,統一發布引才公告,給予入選對象每年最高3000元補助資金和最高30萬元項目資助。落實人才待遇保障,我市律師所引進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可參照企業引進人才標準,分別享受30萬元、15萬元、5—10萬元和3萬元購房券,全職引進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可連續3年分別享受每月3000元、1500元、1000元生活補貼,發放“花果山英才卡”,提供包含政務服務、科技創新、金融醫療、文體休閑等方面服務,大力營造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
二、下一步加快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相關舉措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協作和社會廣泛參與。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提案中指出的完善人才培養成效評價、實戰技能提升、創新有效激勵等薄弱環節,認真研究,充分吸納,先行先試,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加強涉外法治人才的宣傳推介、鼓勵激勵和動態管理,為其發展提供更多參與涉外法律事務實踐機會。二是進一步搭建實體實戰載體。結合人才特性,探索國別法律人才定向培養,拓寬人才實踐渠道和載體,針對性組織跟崗跟班學習。三是進一步推進分層分類培養。充分借鑒省內外培養先進模式,積極推動“請進來”與“走出去”,以實地研學、同堂培訓、聯合授課等方式,拓寬涉外法治人才國際視野。最后,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關注相關問題,不斷優化工作方式方法,推動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連云港市司法局
2025年7月29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