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第5064號建議的答復
孫嵩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鼓勵連云港裝配式建筑加快發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政策引領,強化制度保障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錨定建筑產業現代化目標,積極響應國家和省級政策號召。2015年,我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明確發展藍圖與實施路徑。同年印發《關于建立全市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構建起住建局牽頭,多部門協同聯動的高效工作機制,為裝配式建筑發展筑牢組織根基。2021年,我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明確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配建要求的通知》(連建科〔2021〕460號)中,明確2022年1月1日后,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新建項目中,實施裝配式建筑配建要求,鼓勵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同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也將相關標準在土地出讓和規劃條件中予以明確。
結合全市城鄉建設及建筑業“十三五”“十四五”規劃,我局按照每年省廳下達的目標任務,設定清晰目標節點。2024年,我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含三板、鋼結構)面積為97.37萬平方米,裝配式培訓人數已完成707人次。政府投資項目(如保障房、學校、醫院)均帶頭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全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45.8%。預計2025年底,全市建筑產業現代化施工的建筑面積占同期新開工建筑面積的比例將突破50%,持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示范帶動,培育產業龍頭
以創建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為契機,大力推進產業化基地建設。2017年,長沙遠大住宅工業集團與我市4家規?;ㄖ髽I攜手,先后成立多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目前,已培育連云港先至遠大建筑工業有限公司、江蘇萬年達杭蕭鋼構有限公司、城建集團連云港銳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形成了良好的產業集群效應。
在示范項目帶動下,裝配式建筑成果顯著。連云區金海美域項目順利通過省廳示范項目驗收,市中醫藥學校地塊裝配式項目穩步推進,這些項目不僅展示了裝配式建筑技術優勢,還顯著提升了社會認可度與行業影響力。
(三)技術支撐,提升建造水平
積極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創新。江蘇省海洋大學研發團隊與本地企業江蘇中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展裝配式別墅研發,拓展了產業發展新方向。自2018年7月1日起,嚴格執行預制“三板”應用要求,通過施工圖審查等環節強化落實,有力推動預制部品部件廠落地,提升裝配式建筑標準化、工業化水平。
(四)質量管控,確保工程品質
將質量安全作為發展核心,構建全流程監管體系。設計階段,要求企業對預制裝配率和設計方案作出真實性承諾,嚴格審查申請項目;施工過程中,采用定期抽查與動態監管相結合的方式,強化施工現場管理。針對預制樁等關鍵部品部件,開展基樁施工質量專項檢查,全方位保障工程結構安全。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協同發改、財政、稅務等部門,細化裝配式建筑扶持政策實施細則,明確資金補貼、稅收優惠、容積率獎勵等具體標準與流程。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服務,將裝配式建筑納入綠色金融重點支持范疇,提供低息貸款、延長貸款期限等金融產品,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二)強化產業協同發展
以產業聯盟為紐帶,推動設計、開發、生產、施工等全產業鏈企業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加強對部品部件生產企業的技術指導與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引入先進設備與技術,建立健全質量追溯體系,保障部品部件質量。
(三)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聚焦建筑節能、智能化、抗震等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大力推廣BIM技術應用,推動其在裝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深度融合,提升項目管理與建造效率。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聯合江蘇海洋大學、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優化裝配式建筑專業課程設置,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定期組織業務培訓與技能競賽,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地高端人才來連發展。
(五)優化監管服務
創新監管模式,運用數字化技術搭建智慧監管平臺,實現裝配式建筑項目全過程動態監管。優化政務服務流程,開設審批綠色通道,推行容缺受理、并聯審批,為項目建設提速增效。
再次感謝您對我市裝配式建筑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期待您繼續建言獻策。我們將以此次提案辦理為契機,全力以赴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連云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5年7月16日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