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服務舊城改造、建設和諧宜居新型老城區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8年12月10日上午9:30
地點:連云港發布新聞發布廳
主持人:市規劃局副局長黃雁鴻
發布人: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學明,市規劃局用地規劃處處長江洪濤
發布議題:優化城市規劃、服務舊城改造相關工作情況
黃雁鴻:尊敬的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市規劃局副局長黃雁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由我來主持,首先我代表市規劃局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今天我們與各位新聞界的朋友齊聚一堂,向社會各界介紹海州區舊城改造相關規劃的優化調整情況,希望各位能夠對連云港市的規劃工作給予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支持。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市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學明,市規劃局用地規劃處處長江洪濤。參加新聞發布會的媒體有連云港日報、蒼梧晚報、連云港發布、市電視臺、連云港廣播電臺;下面我們首先請市規劃局局長王學明同志介紹我局優化城市規劃、服務舊城改造的有關情況。
王學明: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舊城改造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個城市走向現代化的必然階段。實施舊城改造,是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品質、造福人民的一項重大舉措,對于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挖潛城市潛力,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推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民生工作,明確把棚戶區改造作為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和抓手。我市高度重視舊城改造尤其是棚戶區改造工作,提出舊城改造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現有舊城改造。按照三年行動計劃安排, 2018年全市舊城改造征收任務近600萬平方米,其中東海縣、灌云縣、灌南縣和贛榆區征收任務合計約350萬平方米,市區范圍征收任務共計約250萬平方米,其中海州區征收任務約200萬平方米,可見征收的主戰場在海州區。海州區2018年征收工作進展順利,計劃中的鑄造廠地塊、木材廠地塊、紡織廠地塊、鑄造廠地塊、黃海度假村地塊、德邦周邊地塊等等都已征收或基本征收完畢,部分土地已經進行了公開出讓。
規劃工作緊緊圍繞我市舊城改造任務,提前謀劃,市區范圍內涉及舊城改造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共計17項,其中海州區范圍內完成了高鐵商業圈、解放西路片區、薔薇河片區、海州公園南片區、白虎山批發市場片區、孔望山新城、郁洲公園片區、南小區周邊片區、海連東路片區、孔望山東片區、中醫院周邊片區、解放東路片區等12余個片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高新區范圍內完成了鳳凰新城南區(南城)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開發區范圍內完成了猴嘴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連云區完成了東哨西墅片區、中山路南片區、商務核心區等3個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這些控制詳細規劃不僅可以滿足市區2018年舊城改造任務的需要,還兼顧了市區2019、2020兩年舊城改造的需要,為我市舊城改造提供有力的規劃支撐。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優化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便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舊城改造中10畝以下不能與周邊整體開發的地塊,原則上作為街頭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針對老城區在社區基本公共設施配置上,仍存在服務范圍不均衡等問題,一是加強片區和組團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對照《江蘇省“十三五”時期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配置標準(試行)》要求,合理布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二是構建中小學、幼兒園、醫療服務機構、文化活動中心、運動場地、社區活動中心、綜合商場、菜市場、街頭游園等10分鐘公共服務生活圈,形成多層次、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打造宜居宜業的高品質生活環境。
2、提升改造道路交通設施。舊城改造中,尤其落實“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推進城市道路立體化改造,打通各類“斷頭路”,提升城市道路通達性和微循環。加強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合理配置停車設施,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鼓勵公交出行,加密優化公交線路和公交站臺規劃,提高公交換乘邊便捷性,推進“步行5分鐘達到”全覆蓋。
3、注重城市文化傳承。在舊城改造過程中,依法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加強民主路片區、南城古鎮、連云古鎮的歷史街區保護規劃工作,劃定歷史街區,提煉城市文化傳承基因和文化符號,把地域特色文化貫穿到城市形象塑造和舊城改造的全過程,杜絕推倒重來式改造和千城一面,真正能讓人“記得住鄉愁”。
同時,我局聯合市國土局研究確定了市區安置房的規劃布點,為舊城改造居民安置提供了規劃保障。保障房規劃布點遵循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安置房選址大多位于主城區,交通便利、周邊配套齊全,保證入住后的居住環境要大大優于改造前的環境。
2、均衡布局的原則。考慮到市區舊城改造地塊較分散的現狀,安置房選址也結合舊城改造項目進行統籌考慮,在市區范圍內均衡布局,方便被征收市民就近選擇安置房。
3、征收量小、易實施的原則。保障舊城改造的順利推進,安置房建設必須先行,因此安置房地塊一般選址在以企業、單位為主、征收量小的舊城改造地塊或者是新區的凈地上,有利于安置房的先期建設,為舊城改造提供有力支撐。
舊城改造及功能提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新形勢下城市化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局努力通過城市規劃引導舊城改造,逐步改善老城區居民的居住環境,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增強城市功能,促進城市土地科學合理利用,全面提升我市城市化和現代化水平,努力構建和諧宜居新型老城區。
黃雁鴻:發言人已發言完畢,下面,是記者提問環節,接下來我們邀請并歡迎媒體記者們進行提問。
記者:規劃在服務舊城改造過程中,堅持的標準和原則有哪些?
黃雁鴻:這個問題請市規劃局用地規劃處處長江洪濤來回答。
江洪濤:舊城改造可有效挖潛城市用地潛力,是補充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機遇,對舊城改造征收完畢的地塊,規劃優先考慮完善道路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公用設施、綠地廣場及必要的商業設施,然后再考慮地塊的經濟平衡和開發。
舊城改造要按照城市現代化的標準,把規劃設計深化細化到每一個片區、每一個街巷、每一戶居民,全面融入舊城區。一是要通過改造工程使舊城區城市面貌得到徹底改變,使舊城區居民得到更好的居住質量;二是要整體提升城市主次干道、街巷功能品質,實現街道景觀面貌、街頭廣場公園、地下管網設施同步規劃到位;三是要加強交通等重大設施規劃,完善交通運營網絡,提高公共交通通達,提升區域環境建設水平;四是要強化公共配套功能性規劃,完善提高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業等公共服務水平,讓舊城區真正成為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宜居城區。
記者:為了實現舊城改造后老城區功能的提升,規劃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黃雁鴻:這個問題請江洪濤來回答。
江洪濤:完善道路交通設施方面。通過《連云港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16-2030)》的編制,重點完善老城區次干道、支路的規劃建設工作,打造宜人的“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模式,力爭將建成區平均道路網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的水平;通過《連云港市公共交通規劃(2015-2030)》的編制,加密老城區公交線路和公交站點布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構建多模式、一體化、全覆蓋、高品質的公共交通系統;通過《連云港市中心城區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對老城區的停車需求進行科學預測,進而規劃布局相應的公共停車設施,解決老城區“停車難”的問題。
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方面。《連云港市區中小學布局規劃(2015-2030)》按照小學70座/千人、初中35座/千人、高中18座/千人的標準,對老城區中小學進行了重點的完善控足,保證用地;《連云港市市區養老設施布局專項規劃》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3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養老設施;通過社區布局規劃,對老城區的社區用房進行了全面梳理,按照不低于600平方米,力爭達到1000平方米的標準進行規劃控制;同時,通過老城區片區的控規對醫療衛生用地也進行了考慮,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用地及中醫院發展用地的控制等。菜市場的規劃布點也在《連云港市城市商業網點布局規劃(2017-2030年)》中進行了專門研究,按照服務人口進行分級配置,做到對老城區人口服務的全覆蓋。
公用設施方面,編制了有關供水、排水、供電、燃氣、供熱、通信、環衛、消防等專項規劃,對老城區都進行了充分的考慮,保證公用設施在老城區規劃全覆蓋。
黃雁鴻:各位媒體記者朋友,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