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7年12月20日上午9點
地點:連云港發布演播廳
主持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姚寧
發布人: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桂迎寶、市海洋與漁業局資環處處長王麗杰
發布議題:海州灣“灣長制”試點工作相關情況
姚寧: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各位來賓,同志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今年以來,為加強海州灣保護管理工作,促進我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再上臺階,我局積極爭取國家海洋局“灣長制”試點,第一時間組織編制了《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實施方案》,成功獲批全國首批 “灣長制”試點城市。《方案》實施以來,“灣長制”組織架構逐步完善,各項工作得到有序開展。目前,我局正著手編制“灣長制”推進落實方案,進一步細化任務分工。為回應社會關切,讓市民充分了解實施“灣長制”的重要意義、進展情況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和公眾全面介紹我市海州灣“灣長制”試點工作有關情況。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并在發布臺就座的有: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桂迎寶、市海洋與漁業局資環處處長王麗杰。我是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姚寧,本次新聞發布會由我主持。
參加這次新聞發布會的有來自連云港日報、連云港電視臺、蒼梧晚報以及連云港發布等媒體界的記者朋友,在此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共有二項內容:一是請桂迎寶局長作新聞發布;二是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首先,請桂迎寶局長就海州灣“灣長制”試點工作相關情況作新聞發布。
桂迎寶: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市海洋與漁業局,向各位新聞界朋友長期以來對我局工作給予的關注、關心與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下面,由我向大家通報一下海州灣“灣長制”試點工作基本情況。
“灣長制”是落實中央新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重要舉措,是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基于生態系統海洋綜合管理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責任不明晰、壓力不傳導等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老大難”問題的有效措施。連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灣長制”試點工作,在國家海洋局提出試點工作設想初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就高度關注,主動向上爭取連云港試點。4月初,根據國家、省部署及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局成立工作組,著手研究編制《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實施方案》,期間市領導多次對方案編制工作提出指示并組織專題研討。10月10日,國家海洋局下發《關于連云港海州灣“灣長制”實施方案的批復》,原則上同意《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實施方案》,標志著連云港市正式成為全國首批五個“灣長制”試點城市之一。10月27日,《方案》經市政府同意,正式印發,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試點工作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一、我市“灣長制”試點工作推進情況
(一)完善體系,推動“灣長制”組織化建設。管理體系建設是“灣長制”試點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我市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推動建立市、縣(區、園區)兩級聯動的海灣管理體系。成立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別擔任政委和灣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分別擔任副政委和副灣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海洋與漁業局。目前,各縣(區、園區)正在加快編制本地區灣長制實施方案,“灣長制”辦公室也在組織編制試點工作推進方案、“灣長制”工作考核辦法,不斷完善“灣長制”工作體系。
(二)明確任務,針對問題尋找解決方案。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做好海洋開發利用管理工作,更要嚴格控制陸源污染對海洋的影響。為切實解決我市產業結構不合理、陸源污染嚴重等問題,我市“灣長制”實施方案提出了五大類20項工作任務,從節約利用海洋資源、嚴控陸源排放、強化涉海工程管理、科學開發漁業資源等方面入手,按照陸海統籌、河海共治、區域合作的管理理念,從源頭上扭轉海洋環境難管難控的局面。
(三)創新舉措,探索建立長效保護機制。海洋生態紅線是保障海洋生態安全的基礎和底線,為此,我局組織編制了《連云港市海洋生態紅線保護實施規劃》,明確到2020年海州灣海洋生態紅線面積占比不低于30.82%,被評審專家認定為全國首個地級市海洋生態紅線保護規劃。前不久,在全面總結近年來我市海洋生態補償工作的基礎上,我市在全省率先印發《關于加強海洋生物資源損失補償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用海單位作為生態修復項目實施的責任主體,對海洋生物資源損失補償的補償范圍、補償形式、補償標準及時間要求作了具體規定。 為充分利用各部門資源優勢,合力解決跨部門問題癥結,我局主動與市環保局、水利局和氣象局進行溝通謀劃,達成合作共識,共同簽訂了《連云港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協同多方力量推動我市海洋資源環境保護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舉措
下一步,我市將深入實施《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推進“灣長制”與“河長制”有效銜接,加快構建陸海統籌、河海兼顧、上下聯動、協同共治的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新格局,實現流域和海域環境質量的同步改善。
(一)有序實施系列規劃方案,切實提升海洋生態保護水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要求,嚴格實施《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等一系列事關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政策性文件,將“陸海統籌、河海聯動”的理念融入到規劃方案的行動始末,全面提升我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二)全力落實聯席會議制度,有效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制定和實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推進實施方案》,推動環保、海漁、水利、氣象等部門完善溝通協調機制,推進陸-海、河-海、水-氣共治以及開展聯合執法和加強環境應急管理,實現各部門間監測數據的共享共用。
(三)不斷強化源頭治理,著力構建綜合管控體系。加快推進主要入海河流污染治理、水功能區達標整治和海洋生態修復。根據海州灣水質狀況和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確定入海河流入海斷面水質要求和入海污染物控制總量目標。將主要入海河流納入全市水環境區域補償工作范圍,編制入海河流水體達標方案,推進主要入海河流環境綜合整治。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制訂非法與設置不合理排污口清理工作方案,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
(四)科學轉變海洋管理手段,深入推進“智慧海洋”工程。深入推進海洋信息化建設,加快建成海洋與漁業綜合信息大數據中心,持續加大海洋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和海州灣海洋牧場觀測網建設力度,不斷深化三維立體綜合監管平臺應用,盡快實現海域海島監管、海洋生態監測與評價、海洋防災減災、海洋公共服務等信息大融合。
(五)加快實施生態修復項目,著力改善海域、海島生態環境。啟動實施羊山島海島保護、小官山海岸帶修復等一系列整治修復項目,通過推進海域、海島整治修復項目的實施,增強海岸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和多樣性,維護海岸生態系統的穩定,促進人海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六)完善考評督查機制,有效推動“灣長制”全面實施。制定“灣長制”考核辦法和考核標準,根據海州灣沿岸不同區域存在的主要問題,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將“灣長制”考核納入市縣兩級黨委、政府政績考核體系。對成績突出的予以表彰獎勵,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進展緩慢的進行約談問責。
姚寧:通報到此結束。下面,請媒體朋友們提問。
記者:剛剛桂局長發布詞中講到,我市是全國首批五個“灣長制”試點城市之一,請問一下,為什么國家海洋局會選擇在連云港試點“灣長制”,或者說連云港市實施“灣長制”有哪些基礎優勢?
姚寧:連云港能夠獲批“灣長制”試點,可以說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首先,我市是傳統的海洋大市,海域面積廣闊,管轄海域面積6677平方公里。岸線類型豐富,海域岸線北起繡針河口,南至灌河口,擁有省內獨有的基巖海岸和砂質海岸。綿延的海岸線上分布著21條入海河流,年入海流量100億立方米。海島資源優越,江蘇26個海島中我市占20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由于我市海域水深條件優越,風浪較小,海區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各種經濟魚類、海珍品等資源蘊藏豐富,是江蘇省唯一的海珍品自然分布區和沙生植物分布區。因此,想要充分發揮這些資源的先天稟賦優勢,需要我們有一套體系完備、能夠實現陸海聯動的海灣管理制度。
其次,我市海洋管理保護工作的顯著成績為我們申報“灣長制”試點增加了底氣。2008年海州灣海灣生態與自然遺跡海洋特別保護區正式掛牌成立,2011年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作為全國首批七個國家級海洋公園之一正式獲批,2015年連云港海州灣海洋牧場入選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2016年連島獲批“全國十大美麗海島”,一系列成績的取得都是我們注重生態發展、積極探索機遇生態系統的海洋綜合管理的結果,同時也為我們開展“灣長制”試點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最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灣長制”試點工作,在國家海洋局提出試點工作設想初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就高度關注,市委楊書記親自對上爭取把試點放在連云港,并且提前組織編制了《連云港市海州灣“灣長制”實施方案》,因此得到了國家海洋局的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記者: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需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請問一下,我們的“灣長制”是否與正在推行的“河長制”進行了有效銜接?
桂迎寶:謝謝這位記者朋友,這個提問非常好,答案當然也是肯定的。長期以來,我市始終堅持管海洋就要控陸源的理念,在制定“灣長制”實施方案之初,就將陸海統籌、河海兼顧、上下聯動、協同共治作為灣長制試點的基本原則。前不久,我局聯合水利、環保、氣象等部門,就全市水環境保護、海洋生態修復、氣象觀測預警預報等生態文明建設內容達成合作框架協議,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推進陸-海、河-海、水-氣治理。圍繞促進“灣長制”與“河長制”有效銜接,我局將入海河流“河長制”落實情況作為“灣長制”的重要考核內容,在入海河流河口區域設置入海監測考核斷面,將入海河流與近岸海洋環境的保護治理工作統一部署安排,積極推進主要入海河流污染治理、水質監測等工作的銜接,做好上游防控、源頭治理。
記者:“灣長制”已經進入實施階段了,為了保障“灣長制”取得實效,我們都有哪些保障措施呢?
王麗杰:為了保障“灣長制”試點工作有序推進,我市認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切實發揮“灣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作用和“灣長制”辦公室的協調作用,在灣長的統籌部署下,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對涉及多部門協作的任務,牽頭部門要主動推進,參加部門要積極配合,形成跨部門工作合力。二是健全工作機制。盡快出臺灣長制考核辦法、督查辦法等配套措施,建立穩定運行的“灣長制”工作體制。因地制宜,實施一縣(區)一策,針對海州灣沿岸不同地區地理特點以及存在問題,制定各縣(區、園區)“灣長制”實施方案并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將“灣長制”考核納入地方黨委、政府政績考核體系,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三是落實工作經費。加大各級公共財政投入力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海州灣功能提升、資源保護、環境治理、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等投入。規范海州灣管理保護資金使用,加強資金使用的審計監督。四是強化社會監督。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微博、手機APP、微信公眾號、電話熱線等多種媒體、信息平臺,向公眾傳播“灣長制”推行工作做法成效,營造公眾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社會氛圍。
姚寧:好,謝謝記者朋友們,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開到這里,謝謝大家的參與。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