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開發區看到,檢測大氣環境的“空氣微站”正在緊張工作。“空氣微站通過微型顆粒物及氣體傳感器技術對大氣環境進行感知,并采用多點布置來形成某一完整監測區域,從而形成對環境空氣污染趨勢分析、污染源頭追溯及標準大氣站的數據補充。”市開發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加密空氣質量監測網格,精準鎖定污染源頭,市開發區積極推進“空氣微站”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18個“空氣微站”并全部投運,實現大氣污染重點防治區域內布點全覆蓋,24小時對環境空氣質量、重點源大氣排放指標、揚塵監控數據等進行實時監控,實時發出超標預警信息,及時進行現場處置。
空氣微站有效補充了市開發區大氣環境監測的人防防線,讓違法行為無所遁形。2022年2月,市開發區召開了一場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約談會,由于大氣污染物排放超標,區內兩家企業負責人被約談并要求整改。市開發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兩家企業超標排放行為的發現,既非工作人員現場檢查,也非周邊居民舉報,而是通過一個類似“天眼”的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發現的。
空氣微站及時“閱讀”大氣數據管控環境于微末。區域的大氣環境污染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如果能夠在剛剛醞釀階段就及時制止,就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大氣污染。空氣微站就可以讓這樣的微端治理落到實處。“監測數據顯示,中鋁長城附近一處‘空氣微站’周邊PM2.5濃度有變化,請相關部門關注重點路段,及時進行灑水、霧炮作業……”日前,市生態環境局開發區分局自然處處長遲程通過工作群發布了該條信息,執法人員第一時間進行排查,督促附近施工單位對裸露渣土進行覆蓋,并對道路進行灑水抑塵。
穿點成線,勾線成網,打造大氣監測堅強網絡。空氣微站僅是市開發區打造大氣監測網絡的一個縮影。自2018年起,市開發區先后投入近700萬,逐步構建起“空天地一體”監測系統。截至目前,市開發區共有1個國家級、1個省級與2個市級環境空氣質量監控站點、2套廢氣在線監測標準站、18個微型空氣質量監測站和6個高視頻攝像頭,實現大氣污染的實時監控、快速發現、快速處理,實行“線上千里眼監控、線下網格員聯動”的現代化環境監管模式。數據顯示,2021年,市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PM2.5濃度由2018年的4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29微克/立方米,下降32.6%;空氣優良天數比率由2018年的68.9%提升到2021年的83.8%,上升14.9%,剛性關鍵指標實現質的突破,環境空氣質量實現4年來持續改善,優良天數達到歷史新高。
遲程介紹,為了加快形成與治理任務、治理需求相適應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市開發區將繼續提高環境監測基礎能力,加快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地面走航監測等“空天地”一體化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與此同時,還將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增強監測與環評、執法、應急等業務協同聯動,逐步形成了上下聯通、左右互動、信息共享、各負其責的污染源自動監控運管工作體系,為科學決策和環境執法提供了有力依據。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