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天朗氣清,白云如絮。筆者在海州區劉志洲山體育公園看到,西坡的“陽光草坪”上、中心湖畔的觀景臺上,滿是出門踏青的游人。劉志洲山體育公園作為宕口修復利用標桿項目,是海州區深化文旅融合、撬動全域旅游發展的重大項目之一,如今已經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地。
近年來,海州區緊貼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和旅游生活新期待,順應文化和旅游消費新趨勢,以重大項目建設、核心產品打造、公共服務提升為重點,構筑了一幅全域旅游發展的唯美畫卷。有關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海州區已累計接待游客超1200萬人次,成為游客感知千年古韻的新窗口、新地標。
海州是我市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素有“東海名郡”和“淮海東來第一城”之稱。海州境內景色宜人,有花果山、孔望山、桃花澗等國家5A、4A級風景區,薔薇河、鹽河、玉帶河等大小河流環山繞城。擁有將軍崖巖畫、孔望山摩崖造像等諸多國家級文化遺產,有國家和省市級文保單位51個,五大宮調、童子戲等83項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誕生了《西游記》《鏡花緣》等文學名著,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
如何讓歷史文化名片成為海州全域旅游的新動能,達到文旅共同發展和雙贏?近年來,海州區以全域旅游系統化思維推進旅游發展,深挖歷史文化資源,拓展文化與產業、旅游等協同發展的“文化+”工作舉措。著力從景區打造和人文景觀充實上雙管齊下綜合開發,累計投入228億元,打造環錦屏山大旅游區,開發環錦屏山精品旅游專線,串聯朐山書院、孔望山、桃花澗等景區景點,帶動海州古城提質擴容,完成雙龍井文博園等古城重要節點改造運營,建成錦屏山森林公園、劉志洲山體育公園等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推進錦屏山滑翔傘基地等一批“旅游+”項目,豐富文旅產品供給,不斷擦亮“千年古城、城市之根”文化名片,把文旅產業打造成引領海州高質量發展“爆發點”。
與此同時,海州區還堅持以融促城,培育全域旅游消費亮點。深入推進老新浦風情街區建設,投入3800萬元,完成“古韻西鹽河”文旅觀光帶提升工程,開通“水上國潮風”西鹽河游船項目,串聯鹽河燈光帶、鹽河生態與鹽運文化等元素,生動詮釋鹽河的千年歷史和古巷風情,“醉美鹽河”登上央視舞臺;成功開通“紅色印象之旅”“老街非遺說”等3條精品研游路線,累計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老新浦風情街區獲批省首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培育單位,成為全市乃至蘇北地區文化最足、人氣最旺、煙火最濃的特色街區。
今年,海州區將繼續以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旅游服務體系為根本,推進全域旅游創建工程、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文旅產業融合工程,以更好的產品、更優的服務、更精準的對接,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