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護理服務” 延續護理關愛到家
“爺爺,我準備放管子了,放松,放松,一會就好。”近日,在海州區花果山街道江爺爺家,市第二人民醫院三十四病區護士長沈躍蘭為江爺爺更換了留置胃管。為了滿足老百姓家庭護理的迫切需求,近年來,我市各大醫院紛紛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為剛出生的寶寶測量黃疸、給行動不便的患者上門護理……讓港城患者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專業護士提供的上門護理服務,打通專業護理服務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
精準對接,貼心服務“零距離”
“每次喂完飯,一定要把胃管沖洗干凈,以防堵塞,有時外面的管子外面干凈了,體內的管子不一定干凈,可以多打些水沖洗。”換完胃管,沈躍蘭叮囑照護江爺爺的護工,“吃完飯,一定要把床頭搖起來,半小時后再放下,要不容易嗆著。”
雖然已經為江爺爺上門更換胃管近十次,但是沈躍蘭每次更換完胃管后,依然會耐心地將留置胃管的注意事項再詳細地告知家屬,防止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由于長期臥床,每次沈躍蘭還會查看老人的皮膚情況并告知注意事項,防止壓力性損傷的發生。
由于帕金森病后遺癥,80多歲的江爺爺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靠留置胃管進行鼻飼飲食,而胃管需要定期更換。“老伴這個情況去醫院十分不方便,上門護理服務,真是幫了我們大忙。”江爺爺的老伴說。沈躍蘭細心的護理、熱情的服務以及專業的指導,也得到江爺爺一家的認可。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的護理需求日益增長,同時,母嬰、慢性病等人群的居家護理需求也在不斷擴大。2021年,市第二人民醫院推出港城首家“互聯網+護理服務”智慧醫療新模式。隨后,市第一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院、市東方醫院以及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開展預約上門護理服務,方便患者和家屬,減少他們奔波往返。
“上門護理為患者解憂,我們也收獲成長,學著用病人的眼光看待問題,用病人的心去感受問題,把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認真做,努力把護理服務工作做得更好。”這是像沈躍蘭一樣把優質護理服務送入千家萬戶護理人的心聲。
一鍵接單,護士上門“解難題”
近日,家住海州區板浦鎮段奶奶的兒子撥打了市中醫院腦病科護士長徐明紅的電話尋求幫助。因老人長期臥床,大小便失禁,生活無法自理,需要插導尿管,可去一趟醫院太不容易,自己出差又不在家,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醫院現在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可以為您進行上門護理,只需通過市中醫院微信公眾號即可選擇所需要的服務項目,按照頁面提示操作,支付費用,進行預約上門。”徐明紅詳細介紹了市中醫院“互聯網+護理服務”,并指導家屬完成網上預約服務。
“互聯網+護理服務”就是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注冊的護士,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護理服務。
患者借助互聯網平臺,通過手機下單預約,執業護士“一鍵接單”提供專業的上門居家護理服務,讓患者在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平臺接到訂單后,我們會根據患者的需求,派單給具有相關護理資質的護理人員。”市第二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胡懷寧說。
作為我市首家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目前,市第二人民醫院有141名在職護理人員注冊,為行動不便的出院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提供由傷口造口、管路維護、常規護理、母嬰護理等9個模塊、33個項目的上門醫療護理服務項目,服務患者超2000人次,服務人群年齡跨度0至93歲。
完善服務,增強患者獲得感
整理工作箱,穿戴好干凈衛生的工作服,按約定的時間到達患者家……每一次上門服務中,“網約護士”都會為患者進行評估,講解操作中的風險,嚴格按照流程無菌操作,同時,還會為家屬帶去適用的健康知識,幫助家屬掌握更多的居家護理方法。
“‘線上申請,線下服務’,避免了排隊等候和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時還可以在家中享受到與醫院同等水平的護理服務,幫助許多患者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推廣不僅對醫療服務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改善了患者體驗并促進了醫患關系的良好發展。
按照規定,“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對于服務人員的條件有一定要求,需具備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及以上技術職稱,提供專科護理服務項目的護士應當取得相關專業市級以上專科護士培訓合格證書。
為確保患者安全和服務質量,我市“互聯網+護理服務”實行“線上線下,同質管理”,派出的注冊護士都是具備豐富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主管護師及以上技術職稱的護理人員,并實施“實時定位、工單跟蹤、護理服務電子記錄、上門軌跡留痕、電話隱私保護、污物投遞登記”等護理服務全過程監管,切實保障質量安全,維護護患雙方權益,從而保證“互聯網+護理服務”健康持續發展。
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推廣,滿足了多樣化、差異化的護理服務需求。我市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并逐步增加“互聯網+護理服務”醫療機構和上門護理服務項目數量,精準對接市民多樣化、多層次的居家護理需求,推動優質醫護資源下沉,讓家與醫院的距離變得觸手可及。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