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好2025年中小學(幼兒園)、中職校 正高級職稱評審推薦工作的通知
各縣區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開發區、徐圩新區、云臺山景區黨群工作部、社會事業局,各直屬學校及有關單位:
根據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關于做好2025年度全省中小學和中職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現就我市開展省中小學(幼兒園)、中職校正高級職稱評審推薦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審范圍和對象
評審范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含特殊教育學校、少年宮,下同)、中等職業學校(含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級中學,下同)以及教科研訓部門、電化教育館等教育機構。
評審對象:上述學校和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相應學段教育教學與研究工作,取得國民教育學歷并獲得相應教師資格的在職在崗教師。已辦理退休手續人員不得申報。
二、推薦名額和要求
(一)推薦數量。今年全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計劃評審450人左右,推薦534人,分配我市推薦名額32名(其中鄉村教師推薦人數不得少于10%,在鄉村中小學任教滿30年的,可不受指標限制)。在鄉村學校評上正高職稱的,按省職稱文件精神執行。全省中職校正高級講師推薦指標73人,分配我市推薦名額4名。嚴格執行省市職稱部門有關要求,即“空崗申報,評聘合一”。
(二)推薦要求。各單位在推薦申報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音體美、心理健康等學科教師教育教學實際,注意學段、學科分布,并向一線優秀教師傾斜,其中思政課、體育藝術、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科學、綜合實踐、通用技術、勞動技術等學科教師原則上不少于10%;擔任學校(不含幼兒園)和教研機構行政領導職務(包括副職)的原則上不超過30%,達到同學科教師規定教學工作量的副校長可按教師身份申報。對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和近五年教學工作量多的教師以及在參加課后服務等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把長期扎根鄉村學校、擔任班主任工作年限、關愛留守兒童實績、近五年教學工作量以及到城區學校學習交流等納入鄉村教師評價的重要指標,優先推薦工作年限長、業績突出的鄉村教師。各地在推薦評審對象時要堅持標準、嚴把質量,把教好書、育好人作為第一要務,真正把師生公認度高的優秀教師推薦出來。
三、推薦評審政策
依據《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蘇人社職〔2025〕6號)《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蘇人社職〔2025〕7號)(以下簡稱《資格條件》)和《關于做好2025年度全省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蘇教師函〔2025〕12號)等文件精神,開展教師推薦和評審工作。
(一)把師德放在教師評價的首位。各縣區各學校在推薦工作中,要把師德放在教師評價的首位,樹立鮮明的師德、能力和業績導向,進一步加強對申報人員師德考核。所有申報高一級職稱的,均需從嚴遵守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要求。各地各校要通過個人述職、考核測評、征求學生和家長意見、設立舉報熱線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師的職業操守,師德表現突出的在同等情況下優先推薦,師德存在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制”。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近三年內有違規違法辦學行為并被縣級及以上行政部門查處且通報批評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等不得推薦評審。各縣區教育局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對推薦人員師德師風情況作出書面說明,具體要求見附件2。
(二)重點考核教育教學能力與實績。把教學情況考察和教學能力考核作為教師高級職稱評審、推薦的必要內容。申報正高級職稱的,均須進行教學考核,考核結果結合平時教學情況分為優秀、良好等,考核結果為優秀的不超過實際推薦人數的60%,教學能力考核要作為市級推薦的重要內容。同時,將教師結對幫扶若干學習困難學生、促進其轉化提升的情況,作為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內容。
(三)重視教科研成果實際貢獻。加大教育教學成果在評審中的權重,著重考察教育教學研究、論文、課題等教科研成果對學校教學的指導作用和轉化情況,以及在教學成果獎等獎項中的獲得情況。對申報人員提交的課題,著重考察課題研究成果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或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推廣情況及價值。
(四)注重示范引領作用。推薦人選能發揮“傳幫帶”的作用,任現職以來,擔任過青年教師和師范實習生指導教師、名師工作室及培育站領銜人、師范教育課程兼職教師、教育碩士生指導教師、省級培訓授課教師(含名師空中課堂)等,或參與“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作出較大貢獻,并在其中發揮積極的專業示范作用。教師職稱越高越要率先垂范,做到教師職稱晉升后工作數量不減少、工作水平有提升。
四、推薦評審程序
(一)個人申報。
教師職稱全面實行網上申報,登錄江蘇人才服務云平臺(網址https://rs.jshrss.jiangsu.gov.cn/index/)職稱專欄,在線如實填報相關信息后,通過系統自助打印《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表》。申報人員對照申報類型和《資格條件》,提出書面申請,按規定提交申報材料(具體要求見附件3)。申報人員的資歷(任職年限)截止時間為2024年12月31日;業績成果、論文、學歷(學位)等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31日。
(二)單位推薦。按照公開述職、成果展示、民主測評、組織推薦等程序開展推薦工作。公開述職和教師測評相結合進行,參加人數不少于學校或單位教師總數的70%。學生測評人數不少于兩個班的學生。教科研訓等人員面向指導服務對象開展測評,人數不少于30人,測評時申報人員和直系親屬回避。推薦結果及《申報人員情況簡表》在學校(單位)網站或公共場所進行公示后報送相應教育主管部門,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
(三)資格審查。實行單位審核負責制。申報人所在單位要認真審查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時效性,確保所有申報材料真實、完整。實行職稱申報資格審核實名制。各類復印件、申報表相關內容等均須安排專人審核、簽名并加蓋公章,否則一律不予評審。申報材料按規定程序經縣區教育、人社部門審核后,報送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人社局對申報人員資格進行再審核并委托專業機構對上報的論文代表作進行查重處理。鄉村教師申報類型須申報人自主選擇并確認(以系統申報為準),確保系統申報、審批花名冊、鄉村承諾書、評審表的申報類型選項一致。
(四)市級推薦。市人社局、市教育局成立正高級職稱推薦委員會,依據《資格條件》,通過審閱申報材料、集中教學測評、專家評議等方式,在省下達的推薦名額內擇優推薦。推薦人選及《申報人員情況簡表》在市教育局官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推薦人選經公示后報省教育廳。
五、報送材料及評審費用
正高級職稱申報材料市級報送要求見附件3,因材料不齊全等問題,影響職稱評審的,由申報人及所在單位自行負責。如材料報送份數有限制的,嚴格按規定報送,超報的,一律退回。
報送材料時間、地點:各單位6月30日前將申報材料報送至市教育局教師工作處(420室,聯系電話:85822163,郵箱:sz20116@163.com),逾期未報送材料的單位視為放棄本年度職稱申報資格。
根據上級部門意見,各單位按每份正高級職稱材料400元標準收取評審費。各單位在報送評審材料的同時,將評審費交至市教育局。
六、推薦工作要求
(一)各單位要把正高級評審推薦工作,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良好契機,要把有關政策宣傳到每位教師。
(二)嚴格按照規定程序組織推薦工作,嚴格公示環節,學校、縣區公示內容包括推薦人選及《申報人員情況簡表》,公示內容與上報材料須一致。
(三)各單位要嚴格監管,強化公開,按照規定程序組織推薦工作,并化解申報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要建立教師誠信機制,對偽造謊報申報資格和工作業績等弄虛作假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同時記入誠信檔案庫,記錄期限為3年,作為以后申報評審職稱的重要參考,已取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予以撤銷,已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予以解聘,并視情節追究其他相關人員責任。
附件:ba028e5f-8b5d-4ca0-81c9-1a11b2ec96a3.pdf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