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工信部門以優化企業服務生態為核心,打出政策賦能、金融護航、基金牽引、數字賦能的“組合拳”,全市中小企業發展呈現穩中提質、活力迸發的良好態勢。
完善產業服務體系,夯實發展根基。市工信局近日印發《2025年企業服務能力提升工作方案》,聚焦智改數轉、綠色低碳等六大重點領域,推出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十大舉措。全年計劃開展31場專項服務活動,努力構建“訴求收集-分類處置-跟蹤反饋”閉環機制。“我們從政策工具箱升級為生態構建者。”市工信局負責人介紹,通過服務行動,幫助企業定制“一企一策”升級方案,助推企業轉型升級。
“園區保”全域覆蓋,構筑風險防線。我市將“園區保”納入市降本增效11條措施中重點推進,要求各縣區建立不低于1000萬元風險資金池,實現“園區保”業務全覆蓋。函告各縣區政府,加快“園區保”業務推進進度。目前,東海、灌云、灌南、贛榆、海州高新區、“園區保”業務持續開展;連云區協議到期,準備續簽;今年新簽約市開發區。2025年一季度,全市實現“園區保”558筆,在保規模45.34億元。港城某企業負責人表示,該筆資金及時解決了設備升級的資金缺口。據悉,該模式通過“政府增信+風險共擔”,幫助一批中小企業獲得低成本融資。
金融活水精準澆灌,破解融資難題。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痛點,全市構建“應急轉貸+專項信貸+基金投資”立體化支持體系。2025年一季度,成功發放應急轉貸資金63筆、使用轉貸資金1.89億元,有效緩解廣大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力支持全市中小微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在全市范圍內排查重點行業企業融資需求情況,累計摸排企業53家,涉及金額97.02億元。2025年一季度,全市專精特新企業授信金額1062.80億元,比年初增加22.99億元,增幅2.21%;貸款余額是511.20億元,比年初增加60.35億元,增幅26.08%。
產業基金強勢啟航,激活發展動能。目前,市產業投資基金已完成合伙協議簽訂、公司注冊、稅務登記、銀行開戶、投委會和管理團隊組建、中基協備案等相關工作。該基金突出賦能產業,立足我市產業基礎,結合縣區產業特色以及發展規劃,協助做好產業定位細化、項目競爭力分析、市場規模以及發展前景研判等工作,先后走訪東海、贛榆、開發區、海州區和徐圩新區等縣區近20個項目。與此同時基金管理人項目團隊緊密對接全省300余個在管項目,深入挖掘與我市產業基金投資方向一致且具有產業鏈上下游關系的項目,在醫療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已儲備10余個有落地和投資意向項目。目前,該基金已完成3個重點項目的投資,分別落戶贛榆區、徐圩新區、市開發區,總投資7500萬元。
數字賦能服務升級,政策觸手可及。為進一步提升全市廣大中小企業對網上服務中心、“園區保”“小微貸”、制造業貸款貼息、專精特新培育等惠企政策的知曉率、使用率及覆蓋面。2025年1月至今,先后在連云、灌云、東海等3個縣區開展企業網上服務中心等政策系列宣講活動,累計服務企業近300家。5月份,還將赴灌南縣、海州區等地開展系列政策宣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