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海之濱、灌河南岸,一座朝氣蓬勃的產業新城正加速崛起。這里,塔吊林立的建設現場與智能化生產線相映成趣;這里,“一站式”政務服務與“保姆式”企業服務無縫銜接;這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同頻共振。灌南經濟開發區以營商環境“軟實力”筑牢高質量發展“硬支撐”,在長三角北翼勾勒出獨具特色的產業高地、創新高地、投資高地。
政策創新構建親商富商的“熱帶雨林”生態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灌南經濟開發區深諳此道,將政策創新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先手棋。持續完善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文件,涵蓋市場準入、要素保障、科技創新等六大領域,如源頭活水般為企業發展注入動能,更搭建起公平競爭的廣闊舞臺,在企業界引發熱烈反響。
在土地供應上,灌南經濟開發區創新“標準地+承諾制”模式,實現“拿地即開工”。味之生食品項目負責人介紹:“從簽約到投產,我們企業只用了6個月,比預期提前了2個月。”在資金扶持方面,園區推出“園區保”、專項債券、供應鏈等金融服務,設立生物制造產業基金,全年累計為聚維元創、暢頜汽車、金順包裝等企業提供資金1億元以上。更令人矚目的是“六不準”規定的出臺,這一政策的實施,讓企業徹底擺脫了“迎來送往”的困擾,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生產經營中。
服務升級打造高效便捷的“店小二”服務品牌
在灌南經濟開發區,“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已成為工作常態。設立“企業服務中心”,圍繞項目全周期服務與管理,為企業提供手續幫辦服務,對此,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刁秀東介紹:“我們推行‘三色預警’機制,對企業訴求按緊急程度分級處理,確保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隔天?!?/p>
在人才服務方面,園區還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學等便利服務。
產業蝶變培育動能轉換的“新質生產力”
營商環境的優化,為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灌南經濟開發區堅決落實“工業立區、產業強區”發展戰略,初步形成了綠色食品和機械電子兩大主導產業、板材家居和紡織服裝兩大特色產業、合成生物和低空經濟兩大新興產業的“兩主兩特兩新”產業體系,不斷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園、合成生物產業園、安防應急產業園等特色“園中園”建設。
在灌南經濟開發區東區,聚維元創合成生物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園區為我們順利開工建設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該企業在非糧生物制造領域,率先實現了產業化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
傳統產業的升級同樣令人矚目。灌南銀德隆木業有限公司通過智能化改造,生產效率提升40%,產品合格率從89%提高到97%。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們投入20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要向中高端市場進軍。”
未來展望繪制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灌南經濟開發區正以“二次創業”的決心,書寫營商環境優化新篇章。2025年啟動的“營商環境深化年”行動,提出了“三個一”目標:企業開辦1小時辦結、項目審批1個月完成、問題解決1周清零。
在創新驅動的道路上,灌南經濟開發區如同一位無畏的開拓者,以“走出去、請進來”為雙翼,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平臺之風,大力推進科技孵化和產學研合作,讓宜興灌南科創飛地等載體如繁星般孵化出更多閃耀的科創企業;積極引建重大創新平臺,如同搭建起科技創新的堅實堡壘;重點扶持一批高成長科技型企業,確保每年凈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專精特新企業3家。
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著八方客商。灌南經濟開發區正以營商環境之“優”,激活發展之“勢”,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