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2014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本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以及2014年度連云港市政府各部門和各區、市政府的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編制。
本報告由概述、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和不予公開政府信息、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情況、工作人員及收費減免情況、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附表共七個部分組成。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為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本報告的電子版可在“中國連云港政府門戶網”(www.blosstech.com)下載。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與連云港市政府辦公室聯系(地址:連云港市海州區朝陽東路69號;郵編:222006;電話:85831098;電子郵箱:zfxw@lyg.gov.cn)
一、概述
2014年,連云港市各級行政機關和有關單位認真貫徹《條例》和相關規定,不斷強化公開理念,完善服務載體,健全制度機制,拓展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內容,提高服務水平。
(一)加強培訓,針對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等內容,開展專題講座。完善評估考核機制,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納入全市目標考核。
(二)深入推動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積極推進行政權力運行、財政資金使用、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服務、公共監管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市級機關和各縣區結合實際認真推進各領域信息公開,并于年底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發布了信息公開“報告單”,接受社會監督。
(三)加強政策解讀,回應社會關切。市級機關和各縣區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2015次,發布政策解讀稿件1081件。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主動公開信息情況
2014年度,市、縣(區)政府及各有關單位對應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了梳理,新增主動公開政府信息58213條。其中,市級機關29403條,占總量的50.5%;各縣區政府28810條,占總量的49.5%。
1.推進行政權力信息公開。加強行政審批信息公開,圍繞“市級行政審批事項數量壓縮到100項以內”的工作目標,經過三輪的清理,確定市級擬保留行政審批項目97項,擬取消52項,合并175項,下放27項,調整管理方式156項,暫停使用62項。全面清理政府各部門行政權力事項,正確編制行政權力事項清單,法制辦牽頭進行了權力清單的清理工作,在初審中54家市級部門共上報行政權力6543項,經審核,確認5845項行政權力。加強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制度建設。按照國家及省雙打辦的部署,印發了《關于做好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犯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工作的有關通知》,要求全市各有關單位研究建立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工作相關制度和實施細則,按照“誰處罰,誰公開”的原則,由實施處罰行政機關依法公開案件信息。
2.推進財政預算公開,深化財政資金信息公開。印發《關于做好市級財政預決算公開工作的通知》,全面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試點工作,公開市本級50家試點預算單位2014年部門預算、“三公”經費預算和市本級政府預決算。審計部門正在匯總整理相關被審計單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將于今年底、明年初以適當方式對社會公告。
3.加強公共資源配置信息公開。為確保被征地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我市嚴格履行征地前告知、確認和聽證等工作程序。一是向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下發《征地調查結果確認表》,明確了征地的面積及地類,要求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蓋章確認并提供征地涉及到的農戶簽名名單。二是嚴格執行“兩公告一登記”制度,要求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安置補償方案及土地補償登記表進行確認,并公示安置補償方案,實現安置補償方案的公開、透明性。
設立住房保障專欄及時發布住房保障相關政策、審核、分配等信息,確保住房保障政策、保障房源、保障對象、審批流程和分配結果“五公開”。完成保障性住房銷售37套、人才安置房選房22套、分配廉租房427套、分配小區公租房16套。完成申請各類保障性住房家庭的資格審核共計2912戶,取消資格576戶。政府信息采購方面,建立政府采購預算執行和采購結果全過程信息公開制度。全年公開采購公告678條,詢價公告信息652條,中標成交公告628條,詢價成交公告536條,補充公告10條。
深化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信息公開,繼續執行市政府印發《連云港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若干問題規定》的通知、《連云港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評估細則(試行)》等房屋征收法規政策,市建設部門將調查結果在房屋征收范圍內向被征收人公布、被征收地塊評估結果公開、擬定征收補償方案公開、征收決定公開及征收補償決定公開。
4.加強公共服務信息公開。完善“連云港市科技計劃管理平臺”,實行對從項目申報到結題的全過程管理。通過管理平臺公開項目管理辦法、項目指南、操作流程等信息,對受理項目進行初審、論證、專家咨詢、評審,實行立項前公示,市級科技計劃實行網上評審。本年度受理市級科技計劃申報項目366項,90%項目采取外地專家網上評審。對科技計劃項目進行監督管理,不定期檢查項目經費落實和執行情況,使項目實施總體質量進一步提升。
5.推動公共監管信息公開。
環保方面,我市全面開展PM2.5等大氣環境質量指數監測,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指數值(AQI),開設“飲用水質量報告”專欄,每周公開5個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每月發布87個重點監控斷面。建立重大項目檔案,跟蹤項目環保手續辦理情況,建立“綠色通道”,縮短審批時間,對市級審批建設項目(報告書類、報告表類)及環保“三同時”驗收項目全部在網站提前予以公示。截至目前,審批新建建設項目70個,其中報告書類27個,報告表43個,“三同時”驗收項目16個。加強重點污染源監督管理,對國控企業自動監控信息嚴格按照數據生成后1個工作日內公開的要求,每日將市管國控企業廢水、廢氣自動監控信息及時公開。將排污費征收依據、項目、標準、程序以及被征收者名稱、征收時段、應繳數額、實繳數額、每季度排污收費情況在市環保局網站及時更新公示。開設專欄“企業自測數據發布平臺”,每天及時上傳42家國控重點企業監測數據,公布監控企業排污狀況。及時將6項核與輻射環境影響報告表和2項核技術利用驗收項目在網站“核與輻射安全信息”專欄進行公示。
安全事故信息公開方面,制定并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通知》,編制《事故應急處置簡明指導手冊》,開展多行業應急救援演練,每季度免費發放《連云港市安全生產》雜志6000份。設立舉報信箱和舉報電話,加大對安全生產領域非法違法行為和重大隱患的查處力度,對199家達到安全標準化達標的企業進行公示。
下發《醫療器械“五整治”專項行動宣傳工作方案》、《開展高風險醫療器械經營使用環節監督檢查的通知》等文件,加大醫療器械監管方面的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建設誠信連云港網站,對35個部門的信用信息實現歸集和應用,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目前收集了35家行政機關掌握的824154條企業信用基礎信息,為便于群眾查詢,市政府門戶網站專門設置誠信連云港鏈接。
(二)信息公開的主要形式
1.互聯網。市政府及政府部門、各縣區政府均在互聯網上建立了網站或政府信息公開專欄,作為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服務的主渠道。各級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指南、年度報告和相關工作制度均可通過政府網站查閱。
2.公共查閱點。市檔案館、圖書館、市政務服務中心等政府信息公開查閱服務中心接待公眾查閱2100余人次,提供檔案資料2902卷、網上閱覽文件1.2萬余件,查閱法律法規及政策、城市發展建設、社會保障、住房、就業、民生等方面政府信息1600余條。各縣區檔案館也都設立了政府公開信息集中查閱點,為公眾提供縣區政府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
3.政府公報。主要刊載市政府文件、市政府辦公室文件、市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法規規章、統計公報等。通過全市圖書館、郵政點、行政審批中心等信息公開場所,免費提供群眾取閱。同時,開辟政府公報網絡專欄(http://zfgb.lyg.gov.cn),及時上傳政府公報的電子版,方便廣大群眾和網民能夠方便快捷的獲取政府信息。全年共出版公報24期,面向社會贈閱1.8萬余份。
4.新聞發布會。2014年,全市圍繞重大活動安排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通過召開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召開部門新聞發布會、協調組織記者采訪、書面發布等形式,共組織開展新聞發布活動26場次,發布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情況等重要新聞通稿30多篇。
5.微博微信。市政府利用連云港報業傳媒集團的平臺,于2014年12月26日,在新浪、騰訊等平臺建立政府官方政務微博和微信平臺,同時還將開設手機客戶端,搭建移動互聯平臺。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申請情況
市級機關和各縣區政府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26件。其中,當面申請22件,占受理總量的17.5%;網站及電子郵件申請57件,占受理總量的45.2%;信函、傳真等其他形式47件,占受理總量的37.3%。
(二)申請處理情況
在全年受理的126件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中,申請答復數120件,其中,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58件,占答復總量的48.3%;同意公開50件,占答復總量的41.7%;同意部分公開8件,占答復總量的6.7%;不予公開2件,占答復總量的1.7%;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19件,占答復總量的15.8%;信息不存在、內容不明確等其他情況16件,占答復總量的13.3%。
(三)收費情況
全市范圍內均未因受理依申請公開而收取費用。
(四)咨詢情況
通過各種方式咨詢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事務的,咨詢內容主要涉及招生政策、中小學收費、投資計劃安排、港口設施建設、重大項目立項、城鄉建設、證照辦理、土地登記、農地補償及土地征用等方面信息。
(五)不予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乃是非《條例》規定所指政府信息、非被申請部門掌握的信息、非存在信息,以及申請內容不清楚。
四、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和申訴的情況
全市以信息公開為案由被提起行政復議案件8件,維持具體行政行為4件,糾錯1件,撤回申請及正在審理1件。
全市以信息公開為案由被提起行政訴訟案件14件,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駁回原告訴訟請求13件,被依法糾錯1件。
五、工作人員及收費、減免情況
(一)工作人員情況
全市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專職人員58人,兼職人員169人,每個市、縣、鄉各級政府機關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全、兼職人員不少于1人。
(二)政府信息公開經費保障情況
全市各政府機關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開展配備了必備的辦公條件,工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收費情況
無收取復印、遞送等成本費用情況。
(四)減免情況
所有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全部免收費用。
六、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主要是個別重點領域信息公開仍需加大力度,個別部門信息發布及時性需要提高,信息延遲發布、批量集中發布的情況仍然存在,依申請公開工作仍存在不規范情況。
下一步,我市將根據《條例》和國務院、省政府有關規定,加強組織領導,理順政務公開工作管理體制,統籌推動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繼續推進行財政資金使用、公共資源配置、公共服務、公共監管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健全完善業務交流和培訓機制,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能力和水平。
附件: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情況統計表
連云港市政府辦公室
2015年3月31日
附件:
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情況統計表
統 計 指 標 |
單位 |
統計數 |
一、主動公開情況 |
—— |
|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58213 |
其中:主動公開規范性文件數 |
條 |
2696 |
制發規范性文件總數 |
件 |
2504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信息的情況 |
—— |
|
1.政府公報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56 |
2.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49861 |
3.政務微博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6379 |
4.政務微信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3875 |
5.其他方式公開政府信息數 |
條 |
13001 |
二、回應解讀情況 |
—— |
|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 |
次 |
2015 |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
—— |
|
1.參加或舉辦新聞發布會總次數 |
次 |
26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布會次數 |
次 |
1 |
2.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10 |
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次數 |
次 |
1 |
3.政策解讀稿件發布數 |
篇 |
1081 |
4.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 |
次 |
315 |
5.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 |
次 |
806 |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
—— |
|
(一)收到申請數 |
件 |
126 |
1.當面申請數 |
件 |
22 |
2.傳真申請數 |
件 |
20 |
3.網絡申請數 |
件 |
57 |
4.信函申請數 |
件 |
27 |
(二)申請辦結數 |
件 |
125 |
1.按時辦結數 |
件 |
105 |
2.延期辦結數 |
件 |
20 |
(三)申請答復數 |
件 |
120 |
1.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數 |
件 |
58 |
2.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50 |
3.同意部分公開答復數 |
件 |
8 |
4.不同意公開答復數 |
件 |
2 |
其中:涉及國家秘密 |
件 |
0 |
涉及商業秘密 |
件 |
0 |
涉及個人隱私 |
件 |
0 |
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
件 |
1 |
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15 |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 |
5.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數 |
件 |
19 |
6.申請信息不存在數 |
件 |
4 |
7.告知作出更改補充數 |
件 |
3 |
8.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數 |
件 |
9 |
四、行政復議數量 |
件 |
8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數 |
件 |
4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1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3 |
五、行政訴訟數量 |
件 |
14 |
(一)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數 |
件 |
13 |
(二)被依法糾錯數 |
件 |
1 |
(三)其他情形數 |
件 |
0 |
六、舉報投訴數量 |
件 |
11 |
七、依申請公開信息收取的費用 |
萬元 |
0 |
八、機構建設和保障經費情況 |
—— |
|
(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數 |
個 |
106 |
(二)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數 |
個 |
89 |
(三)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數 |
人 |
227 |
1.專職人員數(不包括政府公報及政府網站工作人員數) |
人 |
58 |
2.兼職人員數 |
人 |
169 |
(四)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不包括用于政府公報編輯管理及政府網站建設維 |
萬元 |
225 |
九、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
—— |
|
(一)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數 |
次 |
12 |
(二)舉辦各類培訓班數 |
次 |
9 |
(三)接受培訓人員數 |
人次 |
728 |
掃一掃打開當前頁